今天的晚饭还没有着落,现在家家户户每天只能吃两顿饭,条件好点的就晚上加点餐,总的来说,这个时代,曹庄生活不算困苦,毕竟是产粮区,要到58年的时侯,才会真的苦,至于为什么,众所周知。
就他一个12岁的孩子,虽然分了有2亩地,但是,靠他自已种地,那是不可能的,根本没那个力气,和技术,千万不要以为种地是简单的,那也是要技术的,所以,他也只能交给村里的其他人来种,收获了就给他点粮食,但是很少,肯定是不够养活他自已的。
所以,每天晚上,他还会帮助村里的集L养殖场看护牛羊。
杨军回忆了一下,目前村里的集L财产,应该是有26头牛,178头羊,6匹马,5头驴,11头骡子。
鸡鸭鹅,猪,也有,但是不在这里,都是分开养的。
他现在只负责晚上看护这些大牲口。
抬头看了看天色,时间差不多了,他顺着村路,来到村的最南头,这是一个很大的养殖场,杨军面色复杂,之前这里就是他杨家的,但是现在已经充公了。
这个养殖场如果按照这个时代来说,是非常先进的,十年前,他爷爷在省城找了个二鬼子专家,花了一条小黄鱼,才拿到图纸建设的。
完成后,养殖场最多可以通时养殖400头大牲畜,在被土改前,他们家就有180多头牛,骡马之类的也有近百头,后来都被分了。
养殖场的八个建筑呈现拱形结构,长80米,宽24米,高4米。
大门口就是一个院子,一圈篱笆围着,院子里有两棵树,一棵是苹果大树,一棵是枣红大树,大树下摆放了1张石桌,4个石凳子,石桌上放了一套茶具。
杨军唏嘘感叹,在以前,这个地方是爷爷的最爱,他就喜欢看着自已家的牲畜越来越多,用他的话来说,农民最重要的就是牛马,因为有了它们,才能种出粮食,要伺侯好。
越过院子,就是一个砖瓦房,足有80平米,里面有三间房,是这个养殖场的人员住房。
杨军来到门口,走了进去,发现没有人,找了一圈,看来都已经走了。
都不愿意值夜班啊,每天晚上都是他自已,天气太冷,这里的屋子只有秸秆,烧起来没啥大用,不保暖,还呛人,所以晚上没人愿意在这。